二月初二龙抬头,是春耕的开始,也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名叫龙头节,又叫春龙节、青龙节、春耕节。古时在龙头乡,人们会在这天自发组织敬龙祈福、开耕劝农以及祭社王、演社戏、吃社宴等民俗活动,场面十分热闹,于是便形成了龙头乡”龙头节“——吃春社的习俗。
龙头乡位于宜州西部,属宜州、都安、金城江三县区交界地带,美食众多,不仅糅合了三县区部分美食,还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味。那么,今年的美食有哪些?
01龙头美食盘点
红薯粉
龙头“三姐初恋”牌红薯粉丝,经过清洗、粉碎、烹煮、过滤、晾晒等11道手工工艺加工制作而成,味道鲜美,闻名区内外,好吃不用说,吃上一口,迅速征服您的味蕾!
油盐糕
刚出锅的油盐糕细嫩软滑,加入家常的酱料后口味更加酸甜可口,更是形成了美妙的口感。小小的油盐糕,或许正如普通人家的日子一般,在平淡中也能品出不一般的滋味。
荞麦粑粑
荞麦粑粑是以荞麦为食材的特色美食之一,清凉爽口、香糯可口,可趁热直接蘸盐碟吃,但最经典的吃法是,切成小块拌炒五花肉,香喷喷好吃到想哭。
荞麦面
除了荞麦粑粑,还有荞麦面、荞麦锅盖、荞麦疙瘩等荞麦美食。龙头老师傅介绍,煮荞麦面时一定要用猪油、筒骨黄豆汤来煮。煮好了配上酸菜,其他炸花生、油麦菜等配菜,由个人依据喜好自行挑选。
油炸馍
龙头油炸馍里面可以放酸菜、萝卜、南瓜、红薯、韭菜、猪肉,与米浆混合均匀后,再下油锅。刚炸出锅的油炸馍金黄、酥脆,咬到嘴里“咯嘣咯嘣”响,满嘴留香,趁热才好吃,快来试一试吧!
艾馍
青团油绿如玉,糯韧绵软、清香扑鼻,肥而不腴。用新鲜采摘艾草,打成汁拌进糯米粉里,再包裹进豆沙馅或者芝麻馅,不甜不腻,带有清淡却悠长的清香。
发糕
取其“发”字,寓意新的一年财源广进。“糕”同“高”,寓意新的一年,步步登高,吉祥如意。另外,因为发糕是蒸制而成的,还寓意新年日子蒸蒸日上。现吃一块松松软软的又香甜好吃的发糕,相信没有人不喜欢。
豆腐圆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壮家豆腐圆,一道看似极其普通的家常菜,在龙头人生活中却占据着一席重要之地,每逢节日或者婚宴,豆腐圆都是餐桌上一道必不可少的佳肴,可谓是无豆腐圆不成宴。这不仅是一份菜品更是表达了壮族人对团圆的一种美好祝福与生活圆满的期待。
龙棒
猪血肠也叫龙棒,在每年春节宰杀生猪招待亲朋宾客必做的菜品之一,它用大米饭和猪血以一定的比例混合,再放入油渣、山姜、花生、食盐等搅拌均匀,灌进洗净的猪小肠,用麻绳分节扎好,蒸煮而成。吃龙棒寓意着新的一年龙腾虎跃,红红火火!
白馍
白馍是糯米制品。其做法是:先把糯米蒸熟,放在石臼里捣烂,然后捏成拳头大的糯叽叽团子。吃时可用火烤,香甜爽口,外酥里糯,一口就停不下来。还可以用糖水煮食,更是别有一番滋味。
儿孙满堂(东坡肉)
东坡肉是红烧肉,是江南地区汉族传统名菜,属于浙菜系,同时也属于川菜系,以猪肉为主要食材。东坡肉的主料和造型大同小异,主料都是半肥半瘦的猪肉,加入配料焖制而成,成品菜都是码得整整齐齐的麻将块儿,红得透亮,色如玛瑙,入口软而不烂,肥而不腻。
金鸡报晓(酥鸡)
龙头的酥鸡不是鸡,但是和鸡有关系。做法是鸡蛋拌面粉裹着排骨下油锅,出锅即可当小吃食用。酥鸡是龙头人过年必做的一道菜,也是龙头各种大宴必上的一道菜。作为大宴菜肴,需把炸过的酥鸡放到锅里煮软去油消腻,这样吃起来又是另一番风味。
五福临门(五色糯米饭)
五色糯米饭是壮族地区的传统风味小吃。因糯米饭呈黑、红、黄、白、紫5种色彩而得名,又称“乌饭”。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或清明节时节,广西各族人民普遍制作五色糯米饭。壮家人十分喜爱五色糯米饭,把它看作吉祥如意、五谷丰登的象征。
年02年龙头乡春社菜谱
龙头乡“龙头节”的重头戏就是吃春社。春社的菜谱以龙头传统特色菜和当地美食为主。让我们来看看到底春社里有哪些诱人的美味。
年龙头乡春社菜谱
(信息来源:广西文化和旅游厅)
在龙头乡的春社日里,品尝一道道独具特色的民俗风味美食。有清淡、鲜美、酥脆、香辣、酸甜……品种繁多,色味芬芳、无比诱人!在这个春天有机会的话,不负灿烂的春光,带上家人,来感受这份浓郁的龙头乡的民俗,这将是一场传统美食愉快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