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先走进几个情景画面——一、问:你所在城市的 高楼是哪一座?答:XX中心问:请思考下一个问题,“XX中心”在破土动工之前,是什么形状?或者说是什么样子?答:不知道。(也有人说,可能是一片荒地吧)二、(举起手中遥控笔)问:这是什么?答:遥控笔(也有人说翻页笔)…问:请继续思考,世界上 支这样的遥控笔在制造出来之前,它是什么形状,或者说是什么样子?答:不知道!三、问:你厨艺如何?炒几个家常菜,能不能做出来?答:能!问:那好,如果我想品尝一下你的厨艺,你拿出四个最擅长的家常菜招待我,能否说一下菜名?答:糖醋排骨、鲜花椒炒鸡、地三鲜、蒜蓉油菜…问:我能再点一道菜吗?答:没问题…问:那你给我炒一道“火星白菜”…答:…(一脸懵圈)没炒过…做不了…接下来,我们从这几个情景画面说起——遇到问题,本能地去自己的经验里找答案,几乎是每个人的习惯,如果发现这是一个熟悉的问题,我们曾经遇到并解决过,便会不假思索地把“以前解决它的方式”拿出来。但每一个人所知道的都是有限的,环境瞬息万变,新问题、新挑战层出不穷,不是每一个问题都能在经验里找到答案,那你会怎么面对呢?我们先来分析前两个情景,从反馈者的信息中可以知道,反馈者不是 高楼的设计者,也不是这支遥控笔的发明者。不信你去找到 高楼的设计师问一问,在他的大脑里,早在原址还是一片荒地时,就“画”出了 高楼的图像,然后付诸纸上。建造者只是按照他设计的图纸,去选择原材料组合创造而已。而这些原材料在被用来建造 高楼之前,它们只是被贴上不同的名字标签散落地存放在我们的大脑里,比如,钢材、水泥、砂石料、瓷砖、木材、装饰板材…而有人把这些散落的元素组合起来,创建了 高楼,于是他成了 高楼的设计者!再来看这支遥控笔,如果我们把它拆解,几乎所有的元件,我们都能叫上名字:塑料、按键、弹簧、灯泡、电池、集成块…但我们也只是让他们存储在我们的经验里,而没有拿出来组合创造,而那位发明者把它们组合成了遥控笔,于是他是这项专利的拥有者。或许你会说,发明创造是一件复杂的事,根本不像上面说的那么简单,如果如此,那岂不是人人都成了发明家?当然, 高楼的设计师或许读了建筑专业的博士,做了无数的建筑课题研究…遥控笔的发明者或许是XX专业的硕士,在导师的点拨下,攻克了很多难题,这一切皆有可能。不过并不妨碍我们问自己一个问题:为什么不能是我呢?一切了不起的成果都是从简单的起步开始,这没错吧?再来看第三个情景:火星白菜,艾玛,地球上的白菜还没弄明白呢,火星上的白菜到哪里搞去?难怪被问者瞬间懵圈,不假思索地说…没炒过…做不了…因为在面对这个问题之前,前面他所报出的四个菜,都是经验里非常熟悉的,每一道菜,原材料怎么采购、怎么加工、制作、火候、佐料…甚至制作好以后的样子、形状、色泽…都在大脑里“信手拈来”。当听到“火星白菜”时,瞬间卡顿,因为前面的流程不好使了,需要组合,重新创造…很多人都看过宋小宝参演的一个小品《海参炒面》,有一段情节还挺深刻的——宋小宝:在哪呢?海参呢?光有炒面,海参在哪呢?炒丢了?扒拉出锅了?让你造了?海参炒面,给我一个完美的解释…田娃:解释啥?宋小宝:海参炒面,海参呢?田娃:我叫海参,面是我炒的,完美不?哈哈哈哈,你是不是瞬间来了灵感“我叫火星,白菜是我炒的”,得了吧,如果仅仅是这样,也对得住我连篇累牍地去啰嗦这些东西?再讲一个段子——山东泰安有一道名菜,叫“泰山三美”,据说有一个新疆驴友,千里迢迢来登泰山,在一菜馆落脚后,他点了这道菜,吃到一半,这位驴友终于忍不住了...他把老板娘叫过来,说:"泰山三美",我吃了半天,里面除了白菜豆腐,连个葱花都没有,您给我解释一下,这三美中的另一美去哪了?老板娘很从容地回答:泰山三美,白菜、豆腐、水!驴友瞬间服气,得,扫码买单。举这个例子,我并不是简单地认同取一个有遐想空间的名字就代表了创新?“火星白菜”怎么炒?我在锅里随便扒拉一个白菜,端上桌取名叫“火星白菜”,有毛病吗?侵犯你的商标注册权吗?破坏你的减肥计划吗?影响你家拆迁安置吗?干扰你家WIFE信号吗?谁规定了白菜就得炖豆腐,茄子必须过油炸,西红柿一定炒鸡蛋?你试过吗?新疆葡萄烧大虾、东北鹿肉配米线、草原羊肉拌苹果、台湾凤梨炖牦牛,再配上一盆金蝉河蟹粥...这种东西交融,南北一统,说不定别有一番风味…其实,我们能做的不只有炒菜,跳出厨房,动动脑子,创新没有边际...我们的经验里存储的元素实在太多,但你的“创新”要遵循“三赢”准则,赋予的意义要符合大众价值观,你不能只追求一个哗众取宠的噱头。换一个角度,拓展一下思维,很多问题和挑战我们可以找到答案,很多期望与追求我们可以创造实现。想起当年培训班上一位老师常挂在嘴边的话“天地之间没有新鲜事,排列组合是创新”,这里加上一句,“把我们大脑的想象力驱动起来,别辜负了有限的生命”。陈武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