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主收,比起夏天的万物繁盛,冬天的万物凋零,秋天显得平和、收敛。这时,天地阳气趋向收敛,人体内的气机也开始了阴盛阳衰的转变,在孩子身上更为明显。
现在的天气昼夜温差大,如果孩子出现手脚冰凉、身体乏力、怕冷等情况,很可能是肾气不足。这个时候,家长就需要给孩子的肾“打打气”,让孩子能够温补纳阳,健康进入和度过冬天。
肾是先天之本,孩子与生俱来的精气都藏于肾中,五脏六腑生化的精气,在满足人体的需求后,多出的部分会被肾藏起来,以备不时之需;同时,肾主纳气,摄纳人体从外界吸收的阳气。
因此,要为过冬收敛储备足够的阳气,以抵御寒冷和外邪,关键在肾。
同时,肾与五脏六腑关系密切。脾为后天之本,脾胃养护是养护小儿的重中之重。而脾阳根于肾阳,脾的运化需要肾阳的温煦,才能发挥它运化水湿的功能。
小儿脾常不足,脾气不足就要用肾气来补;同时,孩子肾常虚,也需要脾土健旺才能得到不断的补充。因此,养护孩子,不仅要健脾,还要养肾,升举脾肾阳气。
健脾又养肾,在金秋时节,非板栗莫属。
板栗的功效板栗素有“干果之王”的美誉,中医认为,板栗味甘,性温,入脾、胃、肾经,能够养胃健脾,补肾强筋。《别录》中记载:"主益气,厚肠胃,补肾气,令人忍饥。"
01板栗能补肾气,强筋骨唐代孙思邈曾说:“栗,肾之果也,肾病宜食之。”肾主生长发育,家长若发现孩子身体虚弱、容易出现腿脚无力、乏力等情况,很可能是孩子肾气不足,而板栗养肾作用最是明显。
孩子生长发育过程中,骨骼的发展是很关键的,很多家长都不知道孩子补钙的关键在于补肾。
02板栗可益气补脾,强胃厚肠《玉楸药解》中记载,栗子能“补中助气,充虚益馁,培土实脾”。就是说,栗子能补虚,能令人耐饥,还能养胃健脾土。孩子脾常不足,肠胃消化吸收不好,吃点板栗可以健胃厚肠,益气补脾。
03板栗营养丰富板栗中所含的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和维生素、矿物质,能提供小儿生长发育必需的营养要素,板栗中丰富的维生素B2,对于常常有口角炎、口腔溃疡等的维生素B缺乏的患儿来说也是非常不错的选择。此外,板栗中可供人体吸收和利用的营养成分高达98%。
不过,板栗一次不要食用过多,否则不好消化,反而有损脾胃。糖尿病、风湿病患者及脾胃虚弱者忌食。
下面三种孩子吃板栗要注意:有积食、消化不良的孩子尽量少吃板栗;
胃酸过多、反流性食管炎、消化道溃疡的患儿不宜多吃;
不满3岁的宝宝在食用板栗时,建议家长先将板栗捣碎,防止呛入气管。推荐食疗:
板栗红薯脊骨汤:板栗克、红薯半根、脊骨克、红枣4粒、姜2片
:
1、脊骨洗净,切块,汆水捞起待用;
2、红薯去皮,切大块;红枣洗净去核;
3、煮沸清水,放入脊骨、栗子、红枣和姜片,大火煮20分钟,转小火煲1个小时;
4、再放入红薯块,继续煲20分钟,下盐调味即可食用。
:补肾健脾,宽肠胃。(3岁以上消化好时用)
红薯红薯味甘,性平,入脾、肾二经,能够补中和血,益气生津,宽肠胃,通便秘。《随息居饮食谱》:"煮食补脾胃,益气力,御风寒,益颜色。”
红薯是一种营养齐全的天然滋补食品,它含有丰富的淀粉、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果胶,还含有丰富的镁、磷、钙等矿物元素和亚油酸等。红薯已被营养学家当作一种药食兼用,营养均衡的食品,常吃红薯有益于人体健康,并有一定减肥功效。
儿童食用红薯,可以补充营养,并且改善便秘问题。同样,红薯也不宜吃太多,以免出现烧心、返酸或腹胀等腹部不适症状。
猪脊骨猪脊骨能够补中益气,润肠胃,养血健骨。儿童经常喝骨头汤,能及时补充人体所必需的骨胶原等物质,有助于骨骼的生长发育。
这道汤,无需糖来调味而自带甜蜜,板栗、红薯入口即化,猪脊骨啃起来颇有滋味,趁着周末给孩子做上一道美味又健康的汤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