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想告诉所有女生的身体真相,都在这里了

来自妇产科医生科普总结,大部分女性可能遇到的,与妇科相关的问题,都能从这里找到答案。

虽说是女生必读,但还是建议男生也了解一下,毕竟“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当然,如果你觉得年了,还是不能公开严肃地讨论身体健康问题,建议你现在关闭文章,我怕吓到你。

1

月经那点事

谈到女性健康,有个绕不过去的话题就是月经。

从12岁左右 次来月经,到50岁左右绝经,女人一生有10%左右的时间都被经期占据。

为了含蓄地称呼它,女生通常叫它的外号:“亲戚”“大姨妈”“倒霉”“每月那几天”……总之就是不能直呼其名。

小时候,很多女孩去买卫生巾时,都会特意避开男性,店家还会特别“贴心”地赠送一个黑色塑料袋,尽量不让别人看见。整个过程十分神秘隐蔽,像极了地下*接头。

那这个让大家都讳莫如深的“月经”,究竟是“何方妖孽”?

子宫是孕育生命的地方,除了这个“房子”,它还提供了“土壤”——子宫内膜。每个月,子宫内膜都会变厚,等待胚胎着床——当然,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等不到的。

之后,变厚的子宫内膜组织和血管就会脱落,伴随着3到7天的失血,这就是月经。

所以说,月经其实是生育能力的一种体现,放在生殖崇拜的古代,这应该是一件可喜可贺,举家欢庆的事情,没有什么好避讳的。

就是青春期的正常现象而已,你见过哪个男生买刮胡刀还要藏着掖着吗?没有吧。

给月经“去污名化”后,我们来聊聊大部分女生都非常关心的痛经问题。

痛经是女性的噩梦,这恐怕是全世界女性最容易达成共识的事情了。光是看到这两个字,有些女生就已经隐隐作痛了。

从最轻度的心情烦躁、腰酸背痛,到比较严重的浑身冒汗,遍地打滚,痛经折磨人的花样简直不要太多。

为了制服这个“小妖精”,市面上流传了很多方法:敷热水袋、喝红糖水、吃止痛药……

但这些方法并不能适用于所有人,因为痛经的原因很复杂,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简单来说,大部分痛经都是原发性痛经。我们把子宫想像成一个气球,脱落的子宫内膜是气球内的“异物”,为了把异物排出去,气球就会收缩,而促进收缩的东西,叫做前列腺素。

这种收缩本来是出于好意,但如果一不小心收缩过度,就会压迫子宫内的血管,导致严重缺血,加上前列腺素本身有放大疼痛的作用,疼痛感就会呈几何倍数增长。

这还没完,有时前列腺素在全身都会起作用。当它“骚扰”脑部血管的时候,我们会头疼;当它去扰乱胃肠道神经和血管的时候,我们会恶心、呕吐或者腹泻。

这些疼痛让女性辗转反侧,痛不欲生,浑身都散发着难以抑制的负能量。

了解了整个过程,我们就会发现,原发性痛经的主要敌人就是前列腺素,只要搞定它,痛经就解决了一大半。目前,能够影响前列腺素的方式有三种:

种,解热镇痛类药物。比如常见的布洛芬、萘普生等止痛药,他们会抑制前列腺素的生成,在月经前一两天开始服用最有效,而且 在饭中或饭后吃,因为会刺激消化道。

第二种,短效避孕药。因为跟“紧急避孕药”听起来很像,所以争议很大。但短效避孕药的副作用(短期改变体重、不规则出血等)远远小于紧急避孕药,它是通过抑制排卵来减少前列腺素的分泌。这种药物购买时需要咨询医生,千万不要买错。

第三种,热敷。喝热水或者敷热水袋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帮助前列腺素尽快代谢,会有一些缓解的作用。

总的来说,原发性痛经 止痛药(提前吃),次选短效避孕药(遵医嘱),热敷随时都能用,但效果有限。

如果上面这些方式都不管用,医院检查,因为很有可能是其他疾病导致的继发性痛经。

2

莫须有的“疾病”

如果说痛经因为太普遍,经常被忽略的话,那么接下来要讲事情,就是另一个极端——有些身体现象明明很正常,却因为各方面的误导,让女性陷入了过度治疗,焦虑自卑的怪圈。

而且这个怪圈中的各种论调自成一体,是一个完美的骗局闭环,甚至形成了庞大的产业链,仅仅用一个“莫须有”的项目,医院。

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宫颈糜烂”。

怎么样,这个名字听起来是不是特别吓人?感觉如果不赶紧治疗,自己身体就要出大问题了?

其实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这个现象的本质,其实是“柱状上皮细胞外移”,学名是“宫颈糜烂样改变”。

宫颈上有两种不同类型的细胞,一种是比较光滑的鳞状上皮细胞,另一种是坑坑洼洼,看起来有些红肿的柱状上皮细胞。这两种细胞的交界处是动态变化的,可以移动。

它跟月经一样,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绝经后自然会消失,不需要治疗。

而且“宫颈糜烂”这个词早在年就已经在《妇产科学》教材中取消了,所有打着“宫颈糜烂”的旗号要求患者治疗的医生,都是不折不扣的骗子。

跟这个现象类似的,还有宫颈炎和各种妇科洗液。

宫颈炎只是身体为了保护子宫,部署在宫颈上的“部队”,这些部队本身就是炎症细胞,如果没有额外特殊症状(疼痛、灼热等),是不需要治疗的。

而提到妇科洗液,很多人都会想到那句传播甚广的广告语——“洗洗更健康”。但这其实是一个误解,事实是很多洗液“没病也能洗出病来”。

因为人体是有自我调节功能的,而市面上常见的妆字号洗液(沐浴露、护理液等)和消字号洗液(妇炎洁等)会打破身体的菌群平衡,所以都不建议使用。

而治疗阴道炎的药准字号洗液,虽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但也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不能擅自使用,也不能每天都用。如果破坏了原有菌群,反而会加重炎症。

既然洗液不能用,那到底要如何保持清洁呢?

答案其实非常简单,用清水洗,并且保持干燥就可以了。

3

恐惧源于无知

我们这代人普遍缺乏相关的生理卫生教育,父母大都比较含蓄,不知道怎么教,学校的生理课,很多都是自学。

正规*不管,反而是一堆唯利是图的小诊所、小广告、小视频占领了我们生理卫生教育的高地。为了挣钱,什么名目都能编出来。

从生理结构上来说,女性的生殖系统更复杂,也更容易生病。可现实是,女性往往更害怕去解决这些问题。因为妇产科疾病,被蒙上了一层莫名的羞耻感。

泌尿外科和妇产科,两个科室病房的氛围都不太一样。

泌尿外科的男病人会比较理直气壮,一边打着电话一边和医生说:“赶快把这结石给我打了,过两天我还得出差。”

但是妇产科里的病人,往往愧疚感比较重,她们会觉得自己得病是不应该的:我怎么能得上这种病,我怎么能给家里添麻烦?

有些经济条件一般的女性,一生病住院,首先考虑的是怕给家里花钱,然后是孩子没人照顾。

她会不停地问医生:我的情况复杂吗?怎么还得做手术?不是说来查一查就完了吗?带着这种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想法, 少花钱、别做手术,尽快让我回去。

因为我还有其他身份,我是个母亲、妻子,同时可能还是某个店的摊主,还有很多事情要去做,至于自己,是排在很后面的。

还有一些年轻女性意外怀孕,去了无良小诊所,人流没做成,先把宫颈搞一通,然后背上了“宫颈糜烂”、盆腔积液、支原体感染这些“疾病”的名称。

而这些名称又是被污名化的,一旦被贴上这个病的标签,她自己先觉得矮人一头,对自己的认同也发生了变化:总认为自己很弱,觉得自己身体不好,担心将来怀不了孕……整个人变得非常焦虑和自卑。

但当我们了解之后就会发现,有些所谓的“疾病”,只不过是无良诊所挣钱的幌子,是社会对女性的偏见与压抑。

“三人成虎”,流言说了一百遍就会成为默认的“真相”,一旦女性自己接受了这种偏见,那才是最可怕的。

在电影《印度合伙人》(原名《护垫侠》)中,男主因为心疼妻子用破布当护垫,产生了自制卫生巾的念头,可妻子不但不领情,还哭着求他不要再管这些事,因为这让她丢脸。

在印度,女性的经期话题一直是个禁忌,经血被视为“不洁”“羞耻”。女性月经期间,通常会被关在屋外隔离,像个囚犯一样。

但妻子显然已经将这些不公平待遇,视为理所当然的本分。面对 自己的传统,女性反而成为了最坚定的捍卫者。

这部电影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因为卫生巾关税高昂,在年,印度仍有80%以上的女性在生理期无法使用卫生用品。

每个月,在世界各地,都有女孩被迫穿着带血的裤子上学,上百万人因此错过了上学甚至工作的机会。价格低廉的“月经杯”因为塞入式的使用方式被污名化,难以推广……

而这些,仅仅是对女性身体污名化的一个小小缩影而已。

很多的恐惧与偏见都来源于无知,而了解是打破恐惧与偏见的 步。

当一个女孩出生的时候,有人祝愿她美丽,有人祝愿她健康。

亲爱的女孩儿,我祝愿你长大后,拥有知识组成的铠甲,世事本不顺遂,只有自身强大,才能被世界温柔以待。

推荐阅读

子宫是女性身体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孕育新生命的温床。女人内调才会外美

本书堪称女性的“贴心好闺蜜”,关爱女性的身体状况,守护女性的健康与美丽。带领读者通过自我检测,了解问题始末,探究保养之道。简洁的文字配上可爱易懂的图示,为女性了解自己、爱护自己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点击下方即可购买

私信慢小活即可获得5折购书优惠券~

about

文字by书单君

编辑by艺琳

图片by网络

本文转载自一个推荐好书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xuanchengjk.com/afhzz/959.html

冀ICP备2021021479号-16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