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了醋都的老陈醋,还能起飞吗

北京痤疮专治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yqhg/210111/8578752.html

作者丨司马徒林编辑丨使马之人

要说抬头不见低头见的餐桌老友,醋,铁定榜上有名。

不管白醋还是黑醋,米醋还是陈醋,在电商平台的“土特产/调味品”分类下,满足不同菜系的瓶装食用醋应有尽有:从蘸饺子吃螃蟹,到拌*瓜烧排骨,甚至包括捏寿司配奶酪在内,但凡能有食醋用武之地的料理,十之八九都能找到画龙点睛的 解——且价格通常并不离谱,30元一小桶的寿司手醋,一百多块钱一小瓶的意大利黑醋,基本就是我们对食醋“讲究”的高端认知了。

然而这远远不是全部。实际上,就在现如今电商平台的家常醋旁边,令人咋舌的品类赫然可见:

图片来源:淘宝

例如号称30年陈酿、不到克售价就在两万元人民币以上且官方声称“不能用于烹饪调味”的醋膏,再例如号称“能吃的文化遗产”、毫升售价就要元人民币的佛手醋——为这些醋专门包顿饺子,不过分吧?

当然不过分,对饺子和醋来说都是——尽管价格令人闻之却步,但这些天价商品醋的本质,其实和我们厨房常备的食醋如出一辙:

例如,出场自带而立之年光环的醋膏,实际上和饺子伴侣山西老陈醋同出一源;名号震天的佛手醋,基本可以和江浙菜系当中存在感甚高的香醋归于一类——即便少不了兑水稀释泻开(参考涮羊肉时调制芝麻酱)一类操作,且所谓的药用玄学功能也要打个问号,但拿天价醋入菜不仅不算暴殄天物,实际滋味更是绝非浪得虚名。

没错,上限极高同时下接地气,这就是食醋的“讲究”。

1醋,怎么讲究?

“醋有什么好聊的?不就是一个酸吗?”

在挺多朋友的印象中,“酸”似乎就是醋 的价值——理论上来说是这么回事儿,毕竟,按照我国年公布的食醋行业分类标准(SB/T—)规定,食醋的定义便是“含有一定量 的适合于人类消费的液体”,只要兑水稀释的 ( 学名)溶液符合食用卫生标准,称之为醋并不过分——实际上,这正是调配醋(也叫“再制醋”)的合法由来。

但只要在化学课上领教过 的滋味,我们都清楚,现实中端上餐桌的酿造食醋(哪怕仅仅是一壶十块钱的廉价品类),提供的风味可远远不是“酸”就能概括的。

味蕾灵敏的朋友,想必尝到不少食醋似乎带有一股咸味,没错,这些 钠为主的盐分,来自主流酿造醋工艺的“淋醋(提取包括 在内的核心成分)”工序,经过漫长演化,早已变成了经典食醋风味的一环。除了酸味一无是处?那岂不是 漂白剂也能入菜?

对于大多数中国家庭而言,考虑到高血压的威胁,食盐的摄入量确乎需要多加斟酌;因此,对于获取酸味的醋来说, 含量的多寡,就成了选购食醋的 标准——倒和嗜酸口味没什么关系,关键在于,更浓的酸味代表更少的食醋使用量,间接意味着摄入更少量的食醋盐分。这与选购酱油时也尽量追求 酸态氮一个道理,本质是为了少吃盐。

可笑的是,为了照猫画虎抄袭正宗酿造醋的滋味,确实也有不少假醋作坊自作聪明往自家酸水里大掺 钠,妄图炮制“此醋有盐”的印象——不过,如此拙劣的模仿并不难鉴别:除了既酸又咸仿佛同时打翻了醋坊和盐挑子之外,这种口感单薄的辛酸咸水,完全没有掌握酿造醋的精髓,“醇”。

这大概是醋作为家常调味品, 的认知盲点所在了——对于相当一部分中国食客来说,醋的意义远远超越了“酸”这一隅,进入了“香”的范畴。

正所谓“酿醋先酿酒”,在酿造醋的酒化和醋化发酵过程中,除了 之外,更会产生种类繁多的酯类和醇类化合物,诸如带有威士忌香气的 苯 、产生松香气味的 异龙脑酯以及自带玫瑰香的 醇等等,都是这些发酵工序的结果;以山西老陈醋为代表的传统酿造陈醋,还会通过熏醅工序产生美拉德反应生成川芎嗪,给成品带上一股类似咖啡的特殊香味。

总之,经过复杂的有机化学反应,合格的酿造醋通常会包含三十种以上挥发性成分,最终汇聚而成的复杂香气,就是“醇”——这也正是醋的“讲究”根源。

简单来说,在有经验会吃醋的老饕眼中,醋是一种与“酱”大有异曲同工之妙,能带来复杂香气的有趣佐料。尤其是老陈醋和香醋爱好者,在这方面的体验,要比通常的米醋用户更胜一筹。

看过调配醋与酿造醋的差异,明白了“醇”的意义,接下来,不妨让我们再来看看“讲究”的内涵:

虽然确实存在“四大名醋”的说法,但从全国范围内的知名度来看,我们日常饮食中的主流食醋,主要有两个代表——北方的山西陈醋,南方的镇江香醋。

依照中国食醋分类标准(SB/T—)的记载,陈醋的定义是“以高粱为主要原料,大曲为发酵剂,采用固态 发酵,经陈酿而成的粮谷醋”。其中的“大曲”,是指一种利用微生物对小麦进行培养制成的发酵触媒,在白酒酿造行业亦有广泛使用,代表正是茅台和五粮液。

而对于香醋来说,(SB/T—)标准的定义则是“以糯米为主要原料,小曲为发酵剂,采用固态分层 发酵,经陈酿而成的粮谷醋”。和陈醋相比,香醋的原材料和工艺细节都有明显区别,利用米粉培养微生物制成的“小曲”,更是直接左右了成品风味——个中差异能有多大,“小曲”酿造的代表则是各路清香白酒,横向对比,一目了然。

OK,有关醋的“讲究”理论,到此算是初具形态;不过,纸上得来终觉浅,接下来,让我们听听味蕾的证词吧。

2醋香也怕巷子深

“你这口锅可是有点讲究。”

“那必须!不过实话实说,重点不在锅里!”

两周前,我的朋友林冲,请我吃了一顿印象深刻的饭:

锅,是正宗商用级涮羊肉紫铜电火锅(据说是倒闭涮肉馆的剩余物资),但内容物却是天差地别:垫上笼布提起滚烫的锅盖,蒸腾的锅气扑面而来,只见宽大的锅腹当中,整整齐齐码放着丸子、土豆和切成厚片的烧肉,明*色的灯光下,卡路里的滋味仿佛触手可及——但是且慢,好看是一方面,这一大锅好菜,怎么一点都不香呢?

“莫慌,还差 一步。”

只见我的朋友林冲伸手拎起桌上的醋壶,沿着火锅锅颈徐徐浇下,顿时,一股绵长醇厚的酸香滋味,汇入了翻涌的锅气袅袅升起,舌尖和鼻腔的受体瞬间激活,色香味俱全的通感,彻底激活了蛰伏的食欲——无须任何解释,我们迫不及待地举起了筷子:

“山西传统年菜旱火锅,请!”

这大概就是点睛之笔的惊艳。作为一道富含碳水、脂肪和蛋白质的高卡路里大菜,旱火锅的 印象并不算出众,但随着 一味配料的注入,整道菜的面貌瞬间焕然一新——按照林冲这种老西儿的说法,整口锅的汤底只有盐和清水,全部的滋味,都仰赖于那一勺醋的提点。没错,山西老陈醋的“讲究”,远不仅仅是诱人生津。

图片来源:《舌尖上的中国》,中央电视台

除了浓酽的“酸”,山西老陈醋的“醇”,最是让人难以割舍——单论下锅后的香气,正宗山西老陈醋要比同级的镇江香醋更胜一筹,至于祓除邪味的效果,更是让人刮目相看:

“来了北京我才知道为啥你们都不爱吃鲤鱼——在我老家那边不管红烧清炖还是糖醋,一道老陈醋下去,哪还能有什么土腥气啊。”

不过,尽管提味的表现十足惊艳,但老陈醋在国内的实际影响力,显然和“北有山西陈醋”的名号并不相符——好吧,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吃下半口旱火锅之后,答案有了眉目:

正宗的山西老陈醋风味 不假,但又有多少正宗的山西本地菜,能有足够的知名度把这种风味推向全国?一道都没有。作为国内八大菜系之外的偏集,在山西省之外还能维持知名度的晋菜,几乎只有一道过油肉——老陈醋在其中又有多少存在感,不言自明。

相比之下,占据南方居民餐桌一席之地的镇江香醋,赫然就是另一番境况。作为南派醋代表,镇江香醋在中国饮食界的名望,两个例子就能展示清楚——首先,我们来看西湖醋鱼:

图片来源:《舌尖上的中国》,中央电视台

作为一道曾被古龙写进小说,卖点在于“鲜”,标榜口感细嫩的南方淡水鱼名菜,西湖醋鱼的知名度已经无需强调。尽管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自媒体开始质疑这道菜的实际口味不过尔尔,但从一众美食大V的烹制Vlog播放量依旧动辄数十万来看,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西湖醋鱼的热度依旧不会有太多变动。

作为一道工序不算复杂的杭州名菜,西湖醋鱼的口味核心是什么?一目了然:菜名有“醋”,一望便知入口滋味;而这口滋味的源头,正是镇江香醋。

然而,尽管西湖醋鱼在中国饮食江湖声名远扬,但作为一道带有鲜明地标背景的地方菜,西湖醋鱼显然不可能直接走进千家万户,一步到位让镇江香醋成为中国主妇和煮夫的座上宾——不要紧,让我们再来换个对象:

持螯更喜桂阴凉,泼醋擂姜兴欲狂。

饕餮王孙应有酒,横行公子竟无肠。

这是《红楼梦》第三十八回,贾宝玉笔下的《螃蟹咏》。单凭“泼醋擂姜兴欲狂”一句,已经完整勾勒出了品鉴螃蟹不可或缺的配料——哪怕是锦衣玉食的大户人家,依旧割舍不下姜末兑醋的酣畅滋味。那么,让贾宝玉“兴欲狂”的蘸料,到底是南醋还是北醋?

图片来源:《红楼梦

版》,中央电视台

结合一下《红楼梦》的背景,答案显而易见。事实上,如今以镇江香醋为代表的南醋,早已衍生出了“蟹醋”这个品类。不管是脍炙人口的文化背景,还是独领风骚的卖点滋味,镇江香醋都做出了出色的表率;正因如此,年10月,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和中轻食品工业管理中心联合授予镇江市的“中国醋都”称号,才会显得名副其实——不过,回头看看老陈醋,实情没那么简单:

论风味,尽管方向截然相反,但老陈醋对合适菜肴的口味提升,丝毫不比配合大闸蟹的镇江香醋逊色;论文化,历史悠久的三晋大地,更是不难找出称颂醋文化的长篇大论——那么,和镇江香醋相比,山西老陈醋究竟做错了什么,才在这场“讲究”的较量中落得下乘?

这就要从山西与镇江两地,围绕“本地醋”展开的商业营销说起了。

3山西老陈醋是怎么玩脱的?

“我国之醋最 者,首推山西醋与镇江醋。镇江醋酽而带药气,较山西醋稍逊一筹,盖上等山西醋之色泽、气味皆因陈放长久,醋之醋身起化学作用而生成,初非人工而伪制,不愧为我国名产。”

这段选自知名微生物学家方心芳作品《山西醋》的段落,直到今天,依旧被视作山西醋品质的证明之一。但即便如此,在商业化方面,山西老陈醋的实际成绩,恐怕连安慰奖都轮不上。

图片来源:《每日质量报告》,中央电视台

一言以蔽之,山西老陈醋现如今的尴尬境遇,完全属于咎由自取。

年,山西古城并州的醋坊“一元庆”,被太原宁化王朱洛焕收编纳入王府,改名“益源庆”,从此“宁化府”这个山西老陈醋知名度 的品牌,开始在民间舆论与地方志崭露头角——不过,虽然拥有长达年的品牌含金量积累,“宁化府”真正回归现代山西醋业的时间节点,是在4年[1]。

年,太原继承了“益源庆”字号的益源庆醋业,后知后觉发现“宁化府”商标早已横遭抢注,且注册方压根就不是同行;面对抢注方的开价,益源庆醋业完全没有任何危机感,整整拖延了将近十年,才趁着商标三年未使用申请注销的机会拿回了“宁化府”的所有权,这个从明朝开始流传至今的老醋品牌,才算正式回归山西醋酿造业。

“当时我们就觉得宁化府只是个地名,也是品牌意识不强,被别人钻了空子,后来该食品公司要以80多万的高价卖给我们,由于当时公司要生产发展,没有多余的资金,就暂时放下了宁化府商标的事情。这样一直到了4年,我们向国家商标总局以三年不使用为由申请撤销了原商标,重新申请注册宁化府,最终取得宁化府的商标所有权。”

年,在接受《新晋商》的采访,回忆“宁化府”商标的回归,时任益源庆醋业监事长张丽霞做出了如上阐述。

身为21世纪的地域优势传统行业,商业化意识依旧停留在19世纪,放任这种无脑经营的思路作祟,山西老陈醋还想翻身雄起?老西儿自己都不信。

这还没完,和山西醋在4年经历的另一场大风波相比,“四百年 在21世纪重回正轨”,只能算是小插曲[2]:

“一提到醋,我们的 反应就是酸,除了酸,还有什么味道呢?河南的一位消费者竟然在醋里吃出了发涩的味道,还吃出了刺鼻的感觉。这是什么样的醋呢?这种醋又是哪儿生产的呢?”

4年2月8日,一期来自中央电视台《每日质量报告》节目的报道,将山西醋行业的乱象曝光在全国观众面前:整车运来的原醋,注入脏污的醋池,浇水稀释兑入大量色素炮制出“陈醋”的色泽;花椒、八角、茴香、甜蜜素和 酸依次登场, ,倾泻而下的 ,为一池寡淡的汤水平添一股强烈的酸气。

这种纯属骗局的“陈醋”,诞生地正是当时的民间“中国醋都”,山西省清徐市。

图片来源:《每日质量报告》,中央电视台

要说第二产业的饮鸩止渴,21世纪的山西“老陈醋” 有资格载入反面教材——除了事件本身当时的影响,之后的余波更是贻害无穷:直到今天,依旧有不少老西儿顽固地笃信“瓶装醋不如散装醋”,自毁长城,属实一绝。

这期副标题为《名曰食醋,实则 勾兑》的央视节目,对整个山西醋行业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全国市场的震荡不必多说,9年12月16日,由山西省财*厅、省经信委、省商务厅和省质监局等部门联合制定的《关于促进山西醋产业加快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正式施行,明确指出会对山西省内陈醋品牌予以财*支持;年11月26日,山西老陈醋质量新标准出台,“标准化”的步伐似乎越来越近,但结果呢?

结果便是,年,山西省醋产业协会副会长王建忠的“山西老陈醋95%为勾兑醋”,经由媒体报道引发轩然大波,年,《消费者报道》对7个品牌的10款山西本地醋进行送检,寥寥无几的合格品类引发高度


转载请注明:http://www.xuanchengjk.com/afhhy/1884.html

冀ICP备2021021479号-16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