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知道折耳根,还是读汪曾祺的《五味》:“有一个贵州的年轻女演员上我们剧团学戏,她的妈妈不远迢迢给她寄来一包东西,是‘择耳根’,或名‘则尔根’,即鱼腥草。她让我尝了几根。这是什么东西?苦,倒不要紧,它有一股强烈的生鱼腥味,实在招架不了!”心里非常好奇:作为美食家,汪曾祺号称“什么都吃”,是什么让他望而却步,退避三舍呢?
清吴其濬《植物名实图考》载:“蕺菜,《别录》下。即鱼腥草。开花如海棠,色白,中有长绿心突出,以其叶覆鱼,可不速馁。湖南夏时,煎水为饮以解暑”。唐苏颂《名医别录》“蕺菜”条载:“生湿地,山谷阴处,亦能蔓生,叶如荞麦而肥,茎紫赤色,山南、江左人好生食,关中谓之菹菜。”李时珍释其名曰:“叶有腥气,故俗称鱼腥草”。鱼腥草学名蕺菜,四川人又称为“侧(读zé,*县话也有这种读法,如侧棱高家,侧棱身儿)耳根”“折耳根”,有人附会说因其茎叶如折耳猫的耳朵,故得此名,其实不然。四川学者流沙河曾作《鱼腥草古名考》:“鱼腥草的根,另名蕺儿根。可以推想,鱼腥草古名蕺。草字头下面的戢,表音兼表意。《诗经·时迈》:‘载戢干戈,载橐弓矢。’毛传曰:‘戢,聚。’此草聚集而生,所以古人名之为戢,加个草头,不亦雅乎!”此说确当,“侧耳根”“折耳根”乃“蕺儿根”转音而来,就像胶东人称蒲公英为“婆婆丁”“步步丁”都系“孛孛丁”转音而来一样。
折耳根为三白草科蕺菜属植物,多年生草本,茎下部伏地生根,地下茎洁白,有点像甜根草的根茎,一节一节的,节上轮生小根。茎上部直立,无毛,有时带紫红色。叶薄纸质,卵形或阔卵形,新叶着日光一曝则叶面成浓重的青绿色,叶背为紫红色,故又称为“翻转红”。
又名“翻转红”
穗状花序顶生(有点像青杨的穗状花序,不过要短得多,即吴其濬所说的“长绿心”),下有四片花瓣状的白色苞片(吴氏误将其当作花瓣了)。
折耳根的根茎有一股特殊的草木香,喜欢它的人觉得它气味清香无比,不喜欢它的人说它有一股生鱼腥味儿。折耳根和臭豆腐、炸臭干、榴莲一样,是一种让人爱憎分明的食品,喜欢的人喜欢死,讨厌的人讨厌死。很多时候,人接受不同口味的美食,就像接受不同思想的观点那样困难。
前段时间疫情正严重的时候,四川雅安捐了50吨蔬菜给湖北。湖北网友收到“儿菜”,都说没见过,不知道怎么吃,热心的四川网友急疯了,纷纷送菜谱,教湖北人怎么吃儿菜。没多久,四川什邡人民又为武汉捐赠了60吨蔬菜,其中包括3吨折耳根。湖北人民又懵了:这菜怎么吃?热情的四川人简直操碎了心,又教武汉人怎么吃折耳根,一时间折耳根成了网红。防疫期间,我们这帮酒肉朋友天天宅在家里做贡献,没事就捣鼓吃的,体重与厨艺共长。时间长了,有点江郎才尽,有朋友在我的推荐下,上网购买贵州酸汤回来煮菜煮肉。那家网店正好有卖折耳根,朋友听我说起过,就买了一包回来,给大家尝尝。
如果想找比四川人更喜欢折耳根的,那肯定是贵州人了。我有一位友人是贵州的,他们那里折耳根可炒可煮可涮,凉拌折耳根更是经典,简直一日不可无此君。
折耳根辣椒蘸水
贵州菜多蘸水,折耳根是蘸水的标配,用句煽情的话说,“没有折耳根的蘸水是没有灵*的”。按照这位友人的指点,我先把折耳根的须根(这才是它真正的根,嫩白的部分是它的茎)择去,两头掐去,在水中清洗干净,再掰成寸段。注意一定要手掰不要刀切,掰的茬口参差不齐,利于入味,这和炒芸豆掰段是一个道理。然后加适量盐拌匀,静置一会,相当于用盐“杀”一下,杀出的汤滗掉,加入煳辣椒(辣椒油替代亦可)、酱油、陈醋、葱花(也可换作蒜泥)、香菜,再加点白糖提鲜,如果嫌太素,还可以加一点香油,一盘红、白、绿相间的凉拌折耳根就可以上桌了。
凉拌折耳根
吃在嘴里脆嫩爽口,酸辣鲜香,这种香略带一点奇特的腥味,闻惯了觉得开胃,微腥中带着涩味,与煳辣椒的干香交织在一起,滋味非同寻常,细细咀嚼,越嚼越有味儿,只觉清气满口,颊齿留香。配上蒸腊肉、烧排骨、小炖肉之类的荤菜吃,特别解腻,用来下酒也极为清爽。疫情期间没法聚会,我和朋友们举行网络酒会,大家打开视频,守着盘凉拌折耳根,频频举杯,其乐融融。
折耳根不仅根茎可食,嫩叶气味更浓,且入口多了一缕酸涩,回味更加悠长。
拌折耳根茎叶
四川人偏爱它的嫩叶,加糖醋、麻辣,凉拌了吃,也可以用来炒鸡蛋。
用来涮火锅的折耳根
重庆人把折耳根打结成一小把儿涮火锅,折耳根熟得极快,要把握火候,通常刚进红油汤底里滚一圈,就要马上捞出来。熟的折耳根清香味更重,但清脆的口感却是消失了。据说常吃折耳根可清热,助消化,美容养颜,祛痘排*,川渝之地多美女,信不虚言。云南人吃折耳根最有特色:用蒸熟的五花肉片卷起折耳根的嫩叶(有点像培根卷金针菇),外面再用折耳根缠上两道打上结,一口一个蘸蘸水吃。等到夏季茎叶茂盛花穗多时采收折耳根的地上部分,洗净阴干可以入药,有清热解*、消痈排脓、利尿消肿之效,主治肺炎、肺痈、肺结核、急性支气管炎、尿频涩痛等。
中药鱼腥草
《本草经蔬》认为折耳根“治痰热壅肺,发为肺痈、咳吐脓血之要药”。现代研究亦表明,折耳根具有出色的抗菌作用,对人类的多种细菌性疾病都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亦可增强白细胞吞噬力,提高机体免疫力。用现代科技手段提纯的鱼腥草注射液,已用于肺部炎症、尿路感染等的治疗。
折耳根茶
折耳根的茎叶阴干后,不但没有腥气,还微有芳香,加水煎煮,汁如淡淡的红茶,味亦如红茶,且有一种类似肉桂的香气,芳香而稍有涩味,温和而不伤胃,可以作为保健茶饮用。
朋友们都很喜欢凉拌折耳根的味道,不过大家也有担心,吃折耳根好像容易上瘾,一旦习惯了它的味道,那种鲜香就像带刺的小钩子,时不时地在挠着你的心,怎样才能想吃就可以吃到折耳根呢?我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折耳根对温度适应范围较广,零下十五度可越冬,植物志亦载胶东地区有野生折耳根,只是我们没留心罢了,所以*县地界种植这种药食同源的植物还是可行的。朋友已在网上订购一批折耳根,预备种在他的小院里,相信今年秋天,我们就可以吃到自己种的折耳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