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晴天小岛夫妇
爱旅行的小两口儿,马蜂窝攻略作者
▼
鲁菜、川菜、粤菜、淮扬菜,被称作中国传统的四大菜系。
川菜包含麻辣鲜香多种味型;粤菜是 走出国门,在海外得到广泛认可的中国菜系,而淮扬菜更以精细的刀工著称。三者特色鲜明,唯独为北方代言的鲁菜,对大多数人来说既熟悉又陌生。人们当然说得上几道鲁菜的名字,却又很难清楚地描述它。
鲁菜到底是什么?
鲁菜到底是什么?回答这个问题,我经历了几个段位。
初阶回答仅仅是:山东煎饼、大葱蘸酱好像比较有名?后来多了些了解,也止步于鲁菜是中国四大菜系之一,代表菜有九转大肠、葱烧海参等等。
及至现在,走过烟台、访过青岛,又因为“吃”来到了山东济南,做了回体验派,才算是真正了解了一点鲁菜的前世今生。
齐鲁大地平原广袤,*河川流而过,奔腾入海,太平洋的季风从海上吹来,绵长的海岸线镶嵌着了不少深水良港。地理、气候上的众多优势,使得这里不同于大部分北方内陆省份,海陆物产丰富,多种多样的食材,自然而然的造就了烹饪上的独特——取材广泛,中正朴实,五味调和,独占一个鲜字。
如同也是出自这片土地的儒家思想,上可以直达统治阶层,中可以影响其他流派,下可以打底中国人的伦理规范一样,鲁菜里既衍生了宫廷菜、孔府菜,又深深地启发了其他知名菜系,也走进了至少是长江以北很多家庭的餐桌,可以算是广泛流传的几大菜系里最地道的“中华料理”了。
在济南,前后5天,除了把最令我们好奇的鲁菜各式细细品尝,还流连于街头巷尾,找寻济南当地人 吃的小吃夜摊儿。济南分为两期,今天先来说说鲁菜。
鲁菜:味觉之和
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说过“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老夫子之后两千年以降,齐鲁大地的人民在饮食上的智慧代代积累、更迭,渐渐繁复成为鲁菜的体系。
鲁菜按照地域分为几大类:济南菜、胶东菜、孔府菜、博山菜,往下还可以继续细分。按照做菜的技法又分为:熘、炒、爆、扒、氽、煨等等十几种。
为了方便叙述,这次以去吃过的店和主打菜式来分小段落,给以后去玩的大家最一目了然的介绍。
爆炒腰花奶汤系列
在济南,如果一个人讨厌你,带他去梅飞,然后他会喜欢你;在济南,如果一个人喜欢你,带他去梅飞,然后他会爱上你。
▲梅飞酒家
就像武侠小说里,绝世高手往往都其貌不扬深藏功与名一样,平淡无奇的梅飞酒家,味道无可挑剔的可以排到济南鲁菜馆的前三。当然了,前提是就大众消费水平而言。
▲其实梅飞的招牌菜不少,看着菜单,这也想点,那也想尝
我们只有两个人,眼大肚皮小,也知道北方菜的分量。选来选去,选择了爆炒腰花、奶汤排骨、蛋*狮子头和打卤面。
▲漂亮的花刀
爆炒腰花是鲁菜的代表菜之一,爆炒也是鲁菜常用的烹饪方法。顾名思义,猪腰子改花刀,热油爆炒,看似简单,但这过程中既考验了基本刀工,也考验了火候的掌握。
▲鲜嫩又入味的腰花
腰花经过去腥,又加入了带葱蒜的油和调味料的卤汁大火爆香迅速出锅,这样就很好的保留了鲜嫩的口感,味道上,咸中带着一丝丝甜和一丝丝酸,但没有哪一味特别突出,每一种味道都刚刚好,一盘子很快就被打扫干净。
其实这道菜虽然是鲁菜,但已经走进了家家户户的大小餐桌,只是火候难以把握到梅飞这种滑嫩又不失嚼劲的度。这就是题目与开篇写的鲁菜如今的 特点,我们在梅飞首次感受到:你以为它不常见,其实它就在你身边。
▲奶汤并没有奶
奶汤排骨,亮点是奶汤。这里的奶汤,可不是牛奶或者奶油沏汤,而是普通鸡鸭猪骨的高汤中,又加入了猪肘猪爪这种胶原蛋白含量高的食材,煮出来的汤浓稠醇厚。
说到鲁菜对高汤的使用,应该是无菜系可出其右。别看现在高汤的运用比较普遍,但在工业不发达的年代,味精还没有进入到生活,鲜味是一种很 的味觉体验。于是讲究使用高汤的鲁菜,“鲜字当头”就成了它的 招牌。
及至工业时代,味精成了通往鲜味的捷径,现在很少有人再费劲巴拉的吊鲜了。所以鲁菜靠吊高汤得来的鲜,就不显得那么珍贵了。正反两说,鲁菜不再特别,但却走进了千家万户。
那么奶汤排骨和排骨汤到底有什么区别呢?个人认为是恰到好处。鲜,没到要掉眉毛;醇,一盆都喝了也不觉得腻和油;小排点缀在里面,分量不少,肉香酥,软骨脆,不夺汤味。这种刚刚好,完全打开了人的食欲,不知不觉间就喝掉了大半。
▲鲁菜里也有狮子头
说起狮子头,大多数人觉得这是淮扬菜的代表,殊不知狮子头在低调的鲁菜中也有一号。有说法是,狮子头起源于鲁菜,光大于淮扬菜;还有说法是狮子头在鲁菜里叫四喜丸子,对应淮扬菜的狮子头;又有说四喜丸子和狮子头不是一回事。不过请设想一下,在清代,吃惯了作为宫廷菜的鲁菜,皇帝们下江南受到淮扬盐商的接待,盐商们在用当地菜招待的同时,不也得结合皇帝老爷平时的口味把菜融合一下不是。
姑且把争议放下,说回这道菜。在扬州时也吃过红烧狮子头,感觉梅飞的相对更小清新,不那么油,咸也不突出,甜也不突出,吃完了一颗不会觉得腻,但是肉相对扬州的,口感要粗糙一些。
▲海鲜打卤面胶东比较常见,味道清鲜,但不算鲁菜中的重头戏
梅飞作为我们在济南吃的 顿鲁菜,基本是颠覆了对鲁菜的刻板印象。以前总觉得鲁菜再怎么说鲜,作为北方菜应该也还是偏咸,但这一顿后才发现,鲁菜的咸并不突出,的确是五味调和,不偏不倚。后来在吃过其他鲁菜馆子后,更是坚定了这个判断。梅飞的口味给我们留下了很好的初体验。
在哪吃
梅飞酒家
九转大肠滑炒里脊丝
酒香不怕巷子深,在山大附近的深巷,隐藏着两家不怎么起眼,但人气和口味俱佳的小馆子。
▲门脸非常小的一家店,但人气颇高
▲菜单上尽是鲁菜的传统各色
▲点菜需要手写
鲁菜扛把子之一九转大肠必点,另外又尝试了芙蓉全蟹和滑炒里脊丝。
▲上来一盘“扳指”
九转大肠上桌,看颜色,预期是咸带着酸甜口的味道,结果入口在预期之外,竟然还品到了一丝微苦。本以为是这家的糖色炒过了头,回来后仔细查了下,原来真正的九转大肠,除了咸、甜、酸做主味,还应该有一丝隐隐的辣,以及苦,是鲁菜里真正的五味调和的典范。可惜吃的时候孤陋寡闻,没能客观评判。
九转大肠虽然看似简单,却颇具匠心。洗干净的大肠本身,近乎无味,仅有滑腻口感和筋道嚼头,做成什么口味全凭烧制时加入,厨师想要诠释五味调和,用它承载再合适不过。人生五味,不过酒肉穿肠。鲁菜中的另一道名菜葱烧海参,和它也是异曲同工。
▲芙蓉全蟹是一道“自欺欺人”的菜
芙蓉全蟹实际上是鸡蛋白炒蟹肉,蟹肉碎在清香的蛋白里,要仔细吃才可以吃出来。鸡蛋白经与蟹肉一炒,鲜度立马多了三个加号。
▲滑炒里脊丝看起来卖相清淡,其实却很讲功夫
滑炒里脊丝很惊艳,有一种荤食素吃的感觉。成品的里脊丝长有十几厘米,像拉面里的二细,又像泡开的馓子,一根根白净分明,一点点肉絮肉沫也没有。要想把里脊做成这般模样,据说是 刀工+流水冲洗几小时+多重调味的结果。这里的汤汁并不是原汤,而是前文提过的高汤,可以看出整道菜非常讲究了。
在哪吃
雅仕聚
葱烧海参爆双脆
与上面这家小馆相距不远的,是另一家小馆,金陵轩鲁菜馆。鉴于鲁菜馆子的主打菜都差不多,我们就拣没尝试的点。
▲和雅仕聚一样,平房里面间套间,门脸不大,里面不小
▲葱烧海参和九转大肠的共性,就是都很注重食材的口感
清代的老饕袁枚曾经评价海参:“无味之物,沙多气腥,最难讨好。然天性浓重,断不可以清汤煨也。”换句话说就是,对付海参,浓墨重彩才是它最终的归宿。
山东大葱天下闻名,香辛爽口,油被葱段爆香再加上海参炒制糖色勾芡,颜色深重,咸甜香浓,口味却很滑嫩。不知有多少人同意,葱烧海参中的葱段,甚至有“反客为主”的趋势,惊艳程度并不输海参。
▲爆双脆
爆双脆是一道传统的火候菜,也很适合下酒。鸡胗和猪肚切丁,滚油爆炒,翻炒些些旋即起锅,多一分老,少一分生。本是极有韧劲极难熟的二种内脏,却成了快手菜,也是神奇。端上桌脆脆的,特别适合佐酒闲谈。配菜的花菜毛豆笋子也是以脆取胜,整盘吃起来都很爽利。
在哪吃
金陵轩鲁菜馆
*瓜拌油条*焖鸡
老董家在济南的“浮华背后”,最热闹的芙蓉街附近小巷子,刚走过喧嚣,转角的清净就到了老董家。
▲老董家就在喧闹的步行街的转角
▲菜单
*瓜拌油条是传说已久的一道山东家常菜,两种最家常但绝不会同框的食物,放在一起有什么化学效应呢?
▲*瓜拌油条
尝过之后想说,其实噱头比较多,各是各味,交融有限。相比之下,更想为菠萝油条虾这样的搭配鼓掌。
▲里脊两吃
另一道里脊两吃,也不算有很大惊喜。所谓的两吃,其实就是炸里脊搭配糖醋汁与椒盐的两种蘸料。干炸的里脊刚出锅,外酥里嫩。撒上椒盐面儿,咸中带麻,口感更加跳脱。糖醋汁更有鲁菜范儿,酸甜口裹住,中和了炸的干脆。
▲国民快餐*焖鸡
别忘了,山东也是国民快餐“*焖鸡”的发源地。平时都是配着米饭吃,这次单点一道,发现寡吃起来,鸡肉嫩嫩的,咸鲜入味。低成本和朴实的做法,大概是这道菜能风靡全国的 原因。
在哪吃
泉城老董家
糖醋*河鲤拔丝系列
每一个 菜系里总有一条特立独行的鱼,比如松鼠鳜鱼、西湖醋鱼、臭鳜鱼等等,鲁菜里的这项重任,就落在了糖醋*河鲤鱼身上。
▲糖醋*河鲤鱼
正宗的“*河鲤”讲究没有土腥味,如今的食材能否恪守老菜谱上的标准,就要打个问号了。
*河鲤的造型很夺人眼球,披挂着“*金甲”的鲤鱼以一个跃龙门的姿态昂首挺立。鲤鱼改花刀处理,然后裹上粉,抓住头尾弯起身子,放入滚油,炸至定型后,再放开头尾下锅炸透, 浇上早已备好的糖醋汁。这道菜,与天津的“挣蹦鲤鱼”可以算同门师兄弟。
▲大爱这里的糖醋汁,服务员收盘子前我还kuǎi了好几勺
虽然造型很别致,但是就味道来讲(不是做法而是食材问题),鲤鱼的肉质相对有点塌和松,爱不爱吃还要因人而异。尤其是南方很多地区,因为鱼类选择比较多,鲤鱼根本排不上号。
▲拔丝这种吃法,其实来自于鲁菜
拔丝,亦是鲁菜的传统手法,作为山东人的蒲松龄,也写过拔丝的做法。可能会有人说,这不全国各地哪儿都有吗。确实是呀,鲁菜为宗,在不知不觉间其实走进了全国各地大小馆子,却不像其他菜系那样,带着明显的标签。大隐隐成家常菜,某个维度来说,这也算是流传过程中一个很高的境界了。
拔丝的菜有很多,大概能切成块状的,都可以做成拔丝,除了我们点的拔丝地瓜,还有拔丝香蕉、拔丝苹果、拔丝山药等等。这依然是一道火候菜,糖色要炒成拉丝,颜色清*澄澈。最重要的是,上桌后,必须趁热吃,等凉透了,可能得拿刀来剁着吃了。
▲看起来不起眼的油旋儿,里面的麦香却能让人食欲大开
主食则点了油旋儿。这是济南当地的一种特别的小“饼”。“旋儿”当然是像螺旋一样的形状,早餐摊也有卖。炸的好的油旋儿,口感还是不错的,外层酥脆,层层叠叠,咸香里透着葱香,还有小麦本身的香味,吃不够。
在哪吃
城南往事
糟熘鱼片奶汤蒲菜
尧舜酒家离大明湖不远,看起来是个档次很高的酒店,但菜品的价位其实涵盖了高中低档。
▲尧舜酒家的菜单,比我们想象中便宜点
▲鲁菜并非想象中的重口味,很多都是淡淡的,色味都不重
糟熘鱼片。“糟熘”也是一种烹饪手法。糟是鱼片用糟卤腌的意思,熘则是腌好的鱼片勾薄芡再入锅。经过糟和熘的处理,鱼片看似清嫩却十足入味,口感滑腻,再加上配菜清鲜的木耳、笋子,特别适合春夏吃。
▲以前鱼片会用淡水鱼或者*鱼,现在有些馆子为方便起见,改用龙利鱼了
▲蒲菜,春季的时令菜
蒲菜其实就是“蒲苇纫如丝”里蒲苇的茎部,当然啦,老了的口感才会“韧如丝”,鲜嫩的蒲菜是很好嚼的,与笋子有微妙的相似。春末夏初万物生发,蒲菜也新鲜上市——是的,这是一道时令菜,并不是随时都可以吃到。
蒲菜大概在山东及以南地区都有食用,我们在淮安、武汉的春季也吃到了。不一样的是做法,蒲菜在鲁菜里最经典的做法还是奶汤蒲菜。我们此行因为吃了太多的奶汤菜,于是就点了炒蒲菜。
在哪吃
尧舜酒家
锅贴全家福
趵突泉附近的小巷子里,有一家吃锅贴的济南老店。我们还在这里吃了一道鲁菜中的“全家福”。
▲春江锅贴铺
▲北方锅贴,馅很饱满
北方的锅贴就像北方的大汉,相比南方块头特别大,皮脆薄,馅儿饱满,不过也比南方的锅贴少了一丝鲜甜。
▲全家福就是大杂烩
全家福就是高汤炖煮的大杂烩——鱼、虾、海参、鹌鹑蛋、笋、木耳之类的,据说是山东当地宴席上的 一道菜,取其名字的吉祥意思。这道菜的丰富程度,让我想起了天津的八珍豆腐。
▲有营养的大杂烩
在哪吃
食为天锅贴部
博山菜
以博山菜作为鲁菜篇的结尾,自然是有原因的。一方面,它的菜品人们相对陌生,不算是通常印象里知晓的鲁菜;另一方面,如同“食在广州,厨出凤城”那样,许多鲁菜大厨也都来自于博山。
年7月,中国食文化研究会正式认定淄博博山为鲁菜发源地。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博山菜是鲁菜的鼻祖。
别看我们选的是一家烤鱼火锅的店铺,由于老板是博山人,所以也有很多地道的博山菜,个中代表菜有炸肉、酥锅、豆腐箱等。
▲虽然叫烤鱼火锅,却有很多博山菜瑞祺家烤鱼火锅
▲炸肉有点像小酥肉
炸肉有点像重庆的“火锅伴侣”小酥肉,同样的口感外酥里嫩,同样都是猪肉挂浆干炸。在我品尝来看, 的区别大概就是炸肉本身只有点淡咸味,还需蘸调味粉,而酥肉的本味里,还有一款当地的花椒麻。当然了,这并不妨碍炸肉上桌后以酥脆香滑取胜。
▲酥锅
酥锅是许多种食材的混合物,比如猪肉、海带、豆皮、藕、鲅鱼...用葱姜蒜、酱油、醋、料酒等调味炖煮,可以理解成本地口味的卤菜,但又不尽相同。
有人可能会问,这也没炸没煎,怎么就酥了呢?其实这里的酥,是酥烂入味的酥。炖煮的时间长达六小时,加之用了醋,不是点缀而是实实在在有酸香,不管是猪骨还是鱼骨,早就被酸倒酸酥了。这种菜按理是热吃吧,但本地人其实更喜欢冷吃,有“冻”挂在食材上的感觉 。入口的瞬间,舌尖温暖了食材,冻融化,食物软烂。那种感觉,就像 缕阳光投射向覆着残雪的大地后,残雪融化土地松软。
▲豆腐箱
豆腐箱,能让人想到广西的“酿”。炸过的豆腐不再松软,而是挺立成型,得以作为“容器”。把豆腐一面切开,挖出“瓤”,空心了的内里各种食材切丁,再填到豆腐里。蒸好后,浇上由酱油、木耳、笋等勾出的芡汁,就可以上桌了,浇汁也是鲁菜的一大特点。
▲博山春卷
还点了个博山春卷,也是当地的名菜。外皮薄蛋饼,内里各种丁,如豆干木耳碎肉等,吃一口相当饱满充实。
博山菜我们吃的比较走马观花,要想吃地道的,还要去趟博山当地才好。
在哪吃
瑞祺家烤鱼火锅
下期预告
除了台面上的鲁菜,济南当然也汇集了很多小吃。把子肉、煎饼名声在外,还有与北京面茶很相似的“甜沫”,下期记得来看呀。
-END-
谢谢你看到这里,呼唤下一期请戳文末右下角“在看”;
联系晴天小岛夫妇,